【主管部门】
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司有关负责人: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膜工程至今未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,应该立即停止建设,充分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,依法补办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。
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:“圆明园,地上地下的文物都在说话,每棵树、每根草都会说话。在那里,可以听到人与历史、人和自然、人与动物、人与植物的对话,感受到它们自然和谐的统一。”
北京市园林局公园处张女士:园林局与圆明园属行业管理关系,但圆明园正在进行的防渗工程未上报园林局公园处。
北京市环保局有关人士:“圆明园的湖底渗透工程没有经过环保部门的审批。建设项目必须经过环保部门审批,否则应属违法项目。”
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孙国升:“生态灾难”一说言过其实,那些“生态学家”,有几个是学生态的?
|
【专家声音】
吴良镛院士(清华大学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):“不行不行不行不行,这不是什么难懂的事,这种做法早已被生态学所否定。不应该这样做。”
俞孔坚博士(北京大学城市景观学院院长):“这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背道而驰,德国、日本,甚至美国最缺水的洛杉矶,为了保护生态,已经将原本被衬砌的河道恢复自然。这样做,将毁掉这个遗址。”
梁从诫(自然之友会长、全国政协委员):“而他们的意图,是要将圆明园当作摇钱树,借此搞工程,种些花花草草,弄些水面,搞游船,招徕游人。”
张正春(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):“圆明园的水系是圆明园的‘命根子’,破坏圆明园的水系则是要圆明园的‘命’!”
王如松(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):“这是一个‘外耻内愚’的典型”
|
【圆明园管理处】
朱红(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):在铺防渗膜之前,圆明园由于缺水,生态状况更差,植物大量旱死,曾有7万斤鱼因缺水一次性死亡。这项工程的花费并非像外界所传的有1.5亿,而是3000万元。
李景奇(圆明园管理处主任):在现有条件下,铺设塑料防渗膜是解决圆明园缺水问题的较好选择。2000多亩的湖底防渗膜已基本铺完,要拆除不现实。
唐莉(圆明园管理处党政办):圆明园两千余亩的湖面,每年要灌水3次,而在湖底铺防漏层后,每年只需注水一次。唐莉和多位工作人员均称,此工程会大大节约用水,是经专家反复论证和计算过的,不会对周围的生态造成影响。
有关负责人(圆明园管理处):“防渗是无奈之举:北京非常缺水,水很贵,补不起。目前从玉泉河引水每吨1.3元,一年的补水花费就是几百万元;几年之后,水价会更高,更用不起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