苹掌舟蛾
苹掌舟蛾(Phalera flavescens(Bremeret Grey),别名舟形毛虫、苹果天社蛾、黑纹天社蛾、举尾毛虫、举肢毛虫等。属鳞翅目,舟蛾科。主要危害槲、榆、栗、苹果、梨、杏、桃、李、梅、樱桃、山楂、榅桲、火棘、海棠、沙果、核桃、板栗、枇杷等树木……阅读详细
芳香木蠹蛾
芳香木蠹蛾寄主:杨、柳、榆、槐树、白蜡、栎、核桃、苹果、香椿、梨等。 幼虫孵化后,蛀入皮下取食韧皮部和形成层,以后蛀入木质部,向上向下穿凿不规则虫道,被害处可有十几条幼虫,蛀孔堆有虫粪,幼虫受惊后能分泌一种特异香味……阅读详细
秋季注意防治大青叶蝉
大青叶蝉,又叫青叶跳蝉、大绿浮尘子。成虫于秋末将越冬卵产在苹果、梨、桃、杏等果树枝条的皮层内,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枝条失水枯死。幼树易受害。其防治方法为:1.于秋季成虫产卵前,在枝条上涂涂白剂,阻止成虫产卵。涂白剂的配制方法为:取生石灰10份,石硫合……阅读详细
大蓑蛾
大蓑蛾学名Cryptothelea vaiegata Snellen,别名大袋蛾、避债蛾、大皮虫。该虫主要分布在江苏、浙江、山东、安徽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广东、台湾等地。寄主除有唐菖蒲外,还有腊梅、梅花、向日葵、月季、蔷薇、牡丹等花卉。该虫主要是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,还嚼食茎干表皮,吐丝缀叶成囊,躲藏其中,头伸出囊外取食……阅读详细
秋季菊花白粉病防治方法
菊花不仅是一种具有观赏性的花卉,也是一种常用药材。近年在人工栽培过程中,常发生白粉病。此病在湿度大、通风不良、昼夜温差在10℃以上时最易发生,一般8月下旬至10月为白粉病多发期,9~10月为发病严重期。发病后可导致植株生长不良,叶片枯死,甚至不开花,严重影响绿化、美化效果和药用价值,须及时防治。
症状:菊花白粉病感染初期,叶片上出现黄色透明小白粉斑点,以叶正面居多,主要危害叶片,叶柄和幼嫩的茎叶也易感染。在温湿度适宜时,病斑可迅速扩大,并连接成大面积的白色粉状斑或灰色的粉霉层。严重时,发病的叶片褪绿、黄化,嫩梢卷曲、畸形、早衰,茎秆弯曲,新梢停止生长,花朵少而小,植株矮化不育或不开花,甚至出现死亡现象……阅读详细
积极推行生态控制: 适宜改造蝗区,应结合土地开发利用,继续大力推行种植苜蓿等蝗虫不喜食作物,逐步减少蝗虫适宜孳生面积。
大力推广生物防治: 湖库及水源区、自然保护区以及低密度蝗区,应尽可能优先选择使用绿僵菌、蝗虫微孢子虫等微生物农药进行防治,尽量减少环境污染,保护蝗区生态环境。
突出抓好应急防治: 重点发生区,应根据拉网式普查结果,对高密度蝗蝻发生区域,采取飞机防治和地面专业队防治相结合措施,抓住蝗蝻3龄和4龄盛期,突出做好应急防治,确保蝗虫不起飞成灾。
秋季花卉褐斑病症状:主要危害叶片。发病初期在叶面出现褐色斑点,以后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,病斑逐渐扩大,连成大斑,因受叶脉的限制,多呈不规则形。其外围有一褪色晕圈。边缘呈红褐色,中央灰白色,后期病斑当中产生黑色小点(分生孢子器),病害严重时,病斑占满全叶。被害植株叶片易脱落,受害重者,整株一叶不存,形成光杆,最后植株由下而上逐渐全株枯死。其中以杜鹃、水仙、茉莉、丁香、桂花、贴梗海棠、荷花、睡莲、石楠等花卉受害严重……阅读详细
秋季花卉褐斑病症状:秋季花卉炭疽病症状: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,也能侵害叶柄、嫩枝、茎杆及花蕾花瓣。叶片受害后,初期呈现出细小的圆形苍白色水浸状小点,以后逐渐扩大,呈灰褐色,周围有褐色边缘,微隆起。最后病斑中央部褪成灰白色至白色,该病部极薄,呈半透明状,易穿孔。也有的先从叶尖发病,后向叶片内扩展。病斑常可达整个叶面的1/3--1/2,最后叶片枯死。有的不断脱落,受害严重的植株,常全株一叶皆无。叶柄受害时,病部变褐,稍凹陷,向叶片扩展蔓延到主脉、支脉乃至整个叶片变褐,病斑继续向下蔓延,由小叶柄到总叶柄、小枝,甚至茎杆变褐枯死。在潮湿情况下,病斑上往往产生淡红色粘质物,为病菌产生的孢子盘。受害植株,轻者影响正常生长发育,失去观赏价值,重者导致整株死亡。山茶、月季、米兰、白兰花、百合、广玉兰、南天竹、万年青、君子兰、仙人掌、梅花、兰花等花卉易发生此病……阅读详细